BB贝博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师资体系     |      2024-02-15 18:46

  BB贝博现在,我代表学院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新时代 新征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努力创建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代表和其他参会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的一年,我院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现就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学分制改革扎实推进。落实《学分制实施办法(试行)》《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办法(试行)》等文件,实施学分制改革,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为目的,坚持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相结合,因材施教,注重分类培养与分层教学,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认定机制,逐步建立完善与学分制改革相适应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和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按照《关于制订2018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在充分调研、认真分析、深入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科学、严谨、可行。坚持素质、知识、能力并重,科学把握公共基础课的功能定位,促进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之间的相互融通,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专业结构逐渐优化。围绕国家“互联网+”“一带一路”建设等发展战略,紧跟安徽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需求变化,立足办学定位,结合我院优势资源和“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布局,实施专业分类、分层次发展。2018年新增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游戏设计、风景园林设计三个专业。2018年申报的首饰设计与工艺、影视编导、播音与主持三个专业已获批,自2019年开始招生。目前,我院共有全日制三年制高职招生专业31个、五年制高职招生专业7个,覆盖电子信息、计算机、电子商务BB贝博、物流、财务会计、金融、建筑设计、建设工程管理、房地产、艺术设计、广播影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体育14个专业类,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土木建筑、文化艺术等类别专业为主,以信息技术类专业为特色,其它专业协调发展的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与管理2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物流信息技术、动漫制作技术、建筑设计等5个专业为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

  4.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坚持素质、知识、能力并重,以“课程设置基于工作岗位、课程内容基于工作任务、课程教学基于教学做一体化”为课程建设思路,灵活设置课程模块,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素质教育课程)、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职业技术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综合实践、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等构成的课程体系;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制(修)订课程标准,编写实训指导书。持续开展《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分类教学改革以及《网络操作系统》《建筑CAD》《室内建筑设计》等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针对性,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持续推进网络课程建设,积极引进智慧树等网络课程资源,已建教育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精品在线门,在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2018年申报精品线门;鼓励师生使用微课、慕课、云班课等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

  5.质量监控逐步完善。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教学质量标准,强化教学管理,建立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与评价体系。持续推进课程层面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加强课程建设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估,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领导评教、同行评教、督导听课、师生座谈等多种形式,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跟踪指导,形成常态化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促进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6.教研科研持续推进。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对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果、经验和成效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巩固成果,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2018年,组织申报的2017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8项(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项教学成果奖、4个教学研究项目)全部获批;组织开展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和振兴计划部分项目年度检查验收,1个特色专业项目结题验收结果为“优秀”,4个教学研究项目阶段检查结果为“良好”,1个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题验收结果为“合格”;1名青年教师入选2018年教育部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在第四届安徽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征集和主题征文评选活动中,获优秀征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优秀案例三等奖3项。同时,组织检查了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8项、任务30个;组织申报了2018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0项。

  7.数字资源不断丰富。2018年,共开设40余门网络在线课程;引进智慧树优质网络课程平台、锐捷云课堂教学管理平台,锐捷RGLIMP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建筑信息模型(BIM)平台等实训平台,教师通过这些资源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拥有电子图书72万余册、电子资源库14个,师生可访问全省高校共享的28万种超星电子图书和含9000余种电子期刊的万方数据库以及博看网、网上报告厅等电子资源。丰富的信息化数字资源,促进了学院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和教育教学改革。

  8.学生获证率逐年提高。我院是全国计算机信息技术高级人才水平考试(NIEH)、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CEAC)、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认证、全国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NIT)、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认证(NACG)、Adobe认证考试、Autodesk认证考试等职业技能认证考点,可鉴定279种工种(科目)。毕业生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逐年提高,2018届毕业生获证率92.43%。

  1.领导班子和专家结构合理。我院领导班子和专家年龄结构合理,例如:潘懋元教授“90后”,陈国良院士、张铃教授、张良震教授“80后”,钟玉海教授、奚富云教授、张崇巍教授“70后”,武从云书记、姚维传教授、陶新民教授、张同乐教授、王世杰同志“60后”,黄心渊教授“50后”,王振琪同志、陈然同志“40后”,张杰同志“30后”。我院领导班子成员来源合理,陈国良院士、奚富云教授来自中科大,钟玉海教授、张崇巍教授来自合工大,张铃教授、张良震教授、陶新民教授、张同乐教授来自安大,这几位专家是我省最强的3所高校的代表。我院领导班子成员擅长的学科领域比较齐全,陈国良院士、张铃教授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家;姚维传教授是农学、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张良震教授、张崇巍教授是工科领域的专家;奚富云教授是理科领域的专家;钟玉海教授、陶新民教授、张同乐教授是文科领域的专家;黄心渊教授是艺术领域的专家,继2017年当选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数码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长之后,2018年当选新一届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秘书长。

  2.中青年骨干发挥中坚作用。我院有一批业务过硬、思想活跃、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爱岗敬业的中青年优秀骨干,他们在教学、管理、教研科研、招生就业、后勤服务等各个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院重要的中坚力量,是我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强有力的保障,是确保我院事业不断前进的中流砥柱。

  3.人才引进质量不断提高。2018年,引进人才23人,绝大多数为研究生学历。以英语教研室为例,有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毕业生入职我院。一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充实了师资力量,为我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4.青年教师培养逐步强化。持续推进《教师素质提升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完善师资培养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培训,努力打造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选派12位教师参加国培和省培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培训,5位教师参加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25位教师参加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17位教师参加计算机动画创作和项目研发教学改革研讨会、1位教师参加漫画创作与新媒体应用国家级研修班。选派27名教师参加省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电子创新技术高校教师峰会等,举办两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专题提升培训班,开展教学信息化大赛,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新老教师结对18对,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持续推进教师深入社会实践锻炼,选派23位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学习掌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发展趋势、前沿技术研发、关键技能应用等领域知识;举办青年教师公开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5.职称改革全面深化。实施评聘分离的职称制度。2018年,新评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20人;2人被聘为副教授,1人被聘为高级实验师,18人被聘为讲师,2人被聘为实验师。通过深化职称改革,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职称结构,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积极性。

  1.学生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修订了《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办法》《学生手册(2018版)》,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进一步让我院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人性化。

  2.辅导员队伍素质提升。建立了董事会和党委、行政齐抓共管,学生处和团委具体负责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着力推行教学管理系统和宿舍管理系统“双包保”责任制。辅导员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学生评价优秀率高。完善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形成了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考核指标体系。2018年举办了16次辅导员专题培训和讨论交流会,进一步提升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3.文化育人成效显著。举办“三感恩”系列活动之“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文艺汇演,师生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了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果,抒发了对母亲、对母校、对祖国的感恩情怀,同时,为九周年校庆献上浓浓的祝福。由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化厅主办的2018年校园大舞台——徽风皖韵进高校,芜湖县黄梅戏剧团进我院进行专场演出。院团委顺利挂靠共青团合肥市教育局委员会。院团委下辖团总支6个、团支部119个。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推动第二课堂建设,现有学习实践、文化体育、社会公益等类型的学生社团19个。学生社团组织观看了“反”宣传教育片、国家安全教育电视节目、《厉害了,我的国》专题纪录片、五四晚会《筑梦新时代》,开展了纪念八一南昌起义暨建军91周年”主题活动、“崇尚科学,反对”签名、国家烈士纪念日专题教育、“文明考风 诚信考试”签名、不放少放烟花爆竹倡议、无偿献血、“我奉献,我快乐,我为运动添光彩”志愿服务、迎新志愿服务、服务军训学生爱心志愿活动、雕塑创意作品展、“梦想之翼”手工作品展、货币展、优秀图书和征文作品展、“跳蚤市场”、VR竞速大赛、校园“读书月”、大学生诗文朗诵比赛、“采集青涩的时光”最美校园摄影比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篮球赛、足球赛等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2018年,我院学生朱龙海同学获第十三届“讯飞杯”全省大学生诗文朗诵比赛二等奖;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获2017年度国家、安徽省、合肥市“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三项优秀志愿者团体奖,获2018年合肥市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竞答活动“优秀志愿者团体”三等奖,获2019年度“安徽省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团体培育计划二等资助,同时,陈鸥同学被评为2017年度安徽省“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优秀志愿者个人。2018年,我院授予38名学生“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176名同学“三好学生”荣誉称号,219人次“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52个寝室被评为“星级文明寝室”。同时,38名学生获“2018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品学兼优毕业生”荣誉称号。

  4.奖学助学力度加大。切实把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及学院的资助措施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奖、贷、助、勤、补、免BB贝博、偿”的多元资助体系,学生资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除国家奖助学金外,我院还足额提取了学生资助经费,用于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2018年,2291人次获国家和学院奖助,其中,3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142名同学获国家励志奖学金,360名同学获学院奖学金,1205名同学获国家助学金,581名同学获学院助学金。

  5.学生竞赛成果丰硕。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省大学生财税技能大赛、省企业经营分析与决策技能大赛、省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国家级、省部级技能竞赛,2018年获省级及以上奖项150余人次。组织开展2018年职业技能竞赛,2364名学生报名参加19个赛项的比赛,共评出一等奖34个、二等奖57个、三等奖91个,优秀指导教师27人,优秀组织单位1个。

  1.生源质量稳步提高。2018年,我院招生计划完成率90.41%,在全省73所高职院校中排名第9,比全省73所高职录取率均值高出25.5个百分点;在全省15所民办高职院校中排名第2,比全省15所民办高职录取率均值高出42.31个百分点。新生报到人数2307人,比2017年多242人。

  2.就业创业成效显著。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根据《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办法(试行)》等制度,落实学分转换、成果认定、专业调换、休学创业等政策,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技能大赛获奖证书纳入“双证书”范畴;积极开展毕业生职业培训、就业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94.36%。我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七年保持在90%以上,连续七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8年,举办六期SYB创业培训,共开设15个教学班,450名学生参加培训,全员通过考核并获得证书;举办了24场就业创业讲座;组织了12场校园专场招聘会,2场大型校园供需见面会,共有23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4700余个工作岗位。申请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资金8.7万元、校园招聘会补贴资金6.4万元。2018届毕业生平均就业对口率76.26%。毕业生就业的省际流向分布:83.27%在省内就业,其次是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占就业人数的6.33%、4.71%和3.14%。用人单位对我院2018届毕业生的评价中,非常满意的占14.5%,满意的占47.85%,基本满意的占35.56%。

  3.校企合作扎实推进。坚持“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不断探索学校、社会、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建有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与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大唐辉煌传媒有限公司、上海极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130余家企业合作,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12个;与北京水晶石技术培训有限公司、北京中南天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开设订单班,校企共同开展动漫制作技术、影视动画、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游戏设计等专业人才培养。

  贯彻落实《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2017-2020年)》《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任务分解表》,聚焦专业设置条件、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实践、学校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创新、质量监控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组织开展了2018年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总结,明确了下一步工作计划,持续推进诊断与改进工作,内涵建设不断深化,办学特色逐步彰显,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1.基础设施设备不断改善。进一步完善实训条件,强化实训管理,新增会计信息化模拟实训室等。启用学术报告厅;暑期,我院对教学楼的消防管网、化粪池管道进行改造,对西3、西4进行污水管道改造,对东1、东2、东3、西1、西3、西4六栋学生宿舍楼进行了改造和调整;启动东5、东6两栋学生宿舍楼建设;推进中南天华荔枝空间-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积极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信息化基础条件日臻完善,现已建成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到楼宇、十兆到桌面的校园网,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500M,网络信息点数3400余个,实现校园有线网络全覆盖、无线网络部分覆盖。更新信息化设备,完成了校园一卡通系统、平安校园安防系统、标准化巡考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等升级工作,与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移动智慧校园服务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桌面云系统建设、基于云桌面的实训室建设、校园网络改造升级、一卡通系统硬件升级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为信息资源网络化、教学管理网络化、图书资源数字化、行政办公自动化等提供了基础支撑。

  2.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升。建有办公OA、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管理、就业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考勤管理、邮件收发等业务系统,完成部分业务系统间数据集成、对接,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交换;建成了以校园门户网站为核心、以各系(部)和职能部门网站群及专题网站为基础的统一门户网站管理平台,以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平台;搭建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实时监测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发布预警信息,以信息化为手段,保障自主诊改,充分发挥其在决策、管理、运行、监控和质量年报等工作中的数据支撑作用;定期进行网站群、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功能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持续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举办了第八届学生田径运动会、第四届教职工运动会、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等赛事,促进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蓬勃开展;完善体育类社团的建设与管理,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在校生测试率97.5%、通过率92.7%,针对测试结果,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参加省特色运动会,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八届会和第四届教职工运动会中,学生组25个赛项的120名获奖运动员及15个先进班集体受表彰,教师组14个代表队受表彰。在省第四届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我院2名体育教师均获二等奖。

  2018年,我院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教研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我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都进一步提高。2018年,我院教育教学管理、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和成果,受到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日报、安徽教育网、新浪等媒体报道650余次。

  1.顺利完成院党委换届选举工作。7月1日,我院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王世杰同志作了题为《不忘初心 团结一致 砥砺奋进 努力谱写学院事业发展新篇章》的工作报告;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采用差额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委员会。在省政府督导专员、院党委武从云同志的主持下,中国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第二届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第二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王世杰同志当选为党委书记,陈然同志当选为党委副书记,张杰同志当选为党委专职副书记,明确了班子其他成员工作分工。

  2.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在我院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根据《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1月3日,我院2017年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接受上级党组织验收,院党委被评定为“先进”等次。11月14日,集中开展理论学习,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11月20日,召开2018年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考核验收工作布置会。12月12日,召开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专题会议,检查、指导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12月22日,召开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暨管理信息平台培训会。2019年1月3日,我院2018年度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情况接受了上级党组织考核验收,获得了肯定和好评。

  3.积极学习教育强化理论武装。2018年,组织学习了习考察北京大学、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全国教育大会、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中国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中国支部工作条例(试行)》、《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开展了“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收看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盛况;传达学习了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全省高校党委书记专题会议精神。

  4.巩固和发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方案》,明确重大意义、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学习教育“不留真空”“不落死角”,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两手抓、两促进”。

  5.“双争”活动有效开展。7月1日,院党委举行庆祝中国建党97周年系列活动,开展了新党员宣誓、老党员重温誓词仪式,表彰了13名“优秀员”,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党员被上级党组织评为“优秀员”,电子商务系党支部被上级党组织评为合肥市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为15名党务干部发放了工作津贴。

  6.党员发展稳步推进。2018年,我院为37名预备党员办理转正手续,发展了43名预备党员;院党校举办了第九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养了208名入党积极分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我院教育事业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是有些专业建设水平还不够高;二是在省内外具有学术影响的名师和拔尖人才较少,尤其是“云物大智”“电竞影视”领域的名师和拔尖人才少之又少;三是主讲教师素质不平衡;四是内涵式发展水平不充分;五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高。

  2019年我院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支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增强我院办学特色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围绕“将科研做在项目里,把论文写在产品上;将成果转化在企业里,把专利用在社会上;将创新融入技术里,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上;将人才培养在工程里,把发展体现在贡献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创建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积极学习教育发挥党组织作用。扎实推进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学院各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把“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作为党的建设总抓手,作为全院党员党性修养、作风锤炼的主要内容,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继续巩固提升、创先争优、发挥作用。贯彻落实《中国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开展“支部建设年”活动,着力提高党支部的组织力、感召力、引领力和执行力。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坚持双向提升,注重分类指导,强化基层导向。全面推进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研究制定党建工作经费使用办法,完善党建工作经费保障体系。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

  3.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按照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统筹推进课程育人,着力加强科研育人,扎实推动实践育人,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切实强化管理育人,不断深化服务育人,全面推进资助育人,积极优化组织育人,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课程体系,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

  4.明确校庆重要意义。4月2日,我院将迎来十周年华诞。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校庆是继承传统、展示成就的重要途径,是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重要载体,是全院师生员工的一件喜事,是我院加快发展的重要契机。通过校庆活动,我院认真总结回顾发展历程,集中展示我院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队伍建设、教研科研、社会服务、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就。10周年,我院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存在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重要的时刻,更需要借校庆的东风,凝聚全院师生的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有利于我院发展的积极因素,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提升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既定目标。

  5.营造校庆浓厚氛围。各系部、各职能部门要按学院整体工作安排,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迅速行动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全院上下参与筹备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动师生积极投身到校庆活动中,多想一些有创意的点子,多搞一些有特色的活动,把校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创造良好的校庆氛围,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我院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切实提高我院知名度和影响力。

  6.抓好校庆重点工作。为了确保我院校庆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院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人人关注校庆、人人参与校庆、人人奉献校庆的舆论氛围。二是做好重大活动的组织安排,确保校庆重大活动周密细致,万无一失,并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我院10周年校庆,利用“互联网+”办校庆,不接收花篮、花瓶、牌匾等等礼品及礼金,只接收贺信和祝福短信、邮件;拟举办50场校庆系列学术报告,欢迎各界人士、尤其是在座的领导专家作哲学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报告,特别欢迎作“云物大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电竞影视、电商物流、建筑艺术、感恩励志类报告;拟面向全体教职工征集学术论文50篇,展示我院十年来的学术成果,并编辑出版《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十周年校庆论文集》。三是做好校友联络,切实把校庆办成沟通校友信息、增进校友感情、集中校友智慧、凝聚校友力量的平台。四是做好校友和来宾接待工作,充分展示我院热情好客的情怀和细致周到的服务。五是做好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和布设装点工作,营造整洁优雅、热烈喜庆的节日气氛迎接校庆日的到来。

  7.坚持“双培、双引”。坚持培养与培训结合,引人与引技结合,引进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持续推进《教师素质提升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积极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优化兼职教师队伍,发挥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学院、系(部)、教研室学习共同体建设,继续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完善传帮带机制;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信息化教学竞赛;通过业务进修、企业锻炼、培训考证、教学竞赛、观摩教学等多种方式,拓展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空间。

  8.完善教师评价标准。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发展为本为基本要求,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注重学生认同、教职工认同评价教师,重视学历不唯学历,重视资历不唯资历,重视职称不唯职称,既不拘一格降人才,又不拘一格“奖”人才。继续用好职称自主评审权,按岗聘用。

  9.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每年9月为师德建设月,开展多种形式师德教育活动,组织全体青年教师宣誓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

  10.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紧跟安徽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需求变化,立足我院办学定位,结合我院优势资源和“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灵活调整和新增专业,优化专业结构,使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推进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与管理2个省级特色专业以及动漫制作技术、物流信息技术、建筑设计等5个教育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逐步形成电子信息、电子商务、建筑设计、财务会计等特色专业群,每个专业群都以特色专业或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引领、示范、带动整个专业群发展,促进学院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11.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深化学分制改革,完善与学分制改革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分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坚持“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和考核方法等改革;继续实施“双证书”制度,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部级技能竞赛,举办我院2019年职业技能竞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12.深入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按照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结合教学工作实际,继续推进各专业课程标准制(修)订工作,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继续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分类教学改革以及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带动我院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持续引进优质网络课程资源,逐步扩大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范围;加强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鼓励师生使用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

  13.加强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完善教材选用、建设与评价制度,规范教材管理,继续面向师生开展教材质量评价工作,引导教师优先选用适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省级以上规划教材、精品教材及行业企业优秀教材;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实训指导书、校本教材,以及多媒体课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

  1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分制改革工作实际,对教学规章制度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逐步完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推进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改革,严格执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运行高效、平稳、规范,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提升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

  15.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在继续加强日常教学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构建院、系(部)两级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坚持“三期”(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发布检查情况通报;每周开展学生到课、教师授课等情况检查,及时发布教学简报;继续开展课程考核材料检查、毕业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检查等专项检查。通过学生网上评教、教师网上评学、领导听课、同行评教、社会评价等多种途径,及时了解教与学的状况,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16.加强数据采集管理。按时完成2019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工作,逐步加强状态数据在宏观管理、行政决策、内部治理、教学改革、年度报告、教学诊断与改进中的基础性作用。

  17.推进教学诊断改进。按照我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2017-2020年)》等要求,持续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定期开展阶段性检查,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切实履行规范教学管理、保证教育质量的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深化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8.编制质量年度报告。以2019年人才培养状态数据为依据,及时编制发布2019年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从办学条件、学生发展、教学改革、政策保障、服务贡献、面临挑战等方面,梳理教育教学特色、经验、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学年教育教学工作,展示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通过发布质量年度报告,增强学院与社会的沟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9.加大实验实训室建设力度。充分调研、论证、科学制定实验实训中心建设规划、各实训室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扩充和完善大学城校区实验实训室,构建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实训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实训室使用效率。安排专项资金,分批次分项目招标购买所需设备。同时,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验实训室内涵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新模式,营造真实(仿真)职业环境。举办院级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参加国家、省职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20.强化实践教学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实践教学相关管理制度,加强课内实践、综合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1.强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做好2019届毕业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总结、答辩以及毕业设计(论文)评优等工作,强化指导教师对学生岗位职业要求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指导,提高过程实效性,确保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

  22.持续推进“双证书”制度。进一步完善“双证书”“以证”等制度,使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考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定期以系为单位通报学生获证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参考率、取证率。同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实际需要,积极申报相关考试考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取证途径和机会。

  23.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坚持学院“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BB贝博,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结合专业建设需要,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便利,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拓展就业渠道。

  24.推进高等教育研究所、教研室科研工作。充分调动各教研室教师参与教研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借鉴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法国蒙彼利埃大学、法国尼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中外著名高等学校以及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和一流的技能型高校的办学经验、研究成果,把“同济大学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学术委员会”与我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紧密结合起来,瞄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经济建设主战场,集中优势兵力进行科学研究,力争5-10年内在应用型大学的研究上取得新成果,并陆续出版应用型大学研究系列丛书。

  25.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研究相关制度,激励、引导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加强质量工程项目、振兴计划项目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任务)在研课题建设力度,抓好中期检查和项目结题工作,尽快形成成果;加强校级重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等项目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遴选推荐申报省级项目。

  26.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切实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强化资助全体人员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建立健全班级资助委员制度。切实做好各类奖助项目的评审,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进一步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全力做好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及时做好资助数据录入和系统维护工作,提升资助信息化管理水平。全力推进精准资助。继续抓好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全力推进资助育人。继续加强学生资助管理人员培训。进一步强化学生资助档案与受助学生信息管理。

  27.鼓励参加技能竞赛。继续鼓励支持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等赛事。举办2019年职业技能竞赛,进一步拓宽竞赛类别,以竞赛项目为依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28.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继续开展“三感恩”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继续鼓励、支持、组织学生社团开展志愿者服务、暑期实践、义务劳动、无偿献血、爱心捐款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9.开创招生工作新局面。进一步分析人才需求状况,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做好各类招生计划的申报和编制工作,做好网上录取工作;全面落实省教育厅和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工作部署,积极稳妥地做好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等各项工作,圆满完成2019年招生工作任务。

  30.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在巩固现有校园招聘阵地的同时,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中小微企业就业。充分利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支持鼓励毕业生实现多元化就业。配合有关部门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和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扶持政策。落实好预订兵工作机制,为大学生入伍开辟绿色通道,支持学生参军入伍。

  31.鼓励支持学生自主创业。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必修课体系;组织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奋斗精神。落实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完善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弹性学制管理、保留学籍休学创业、支持创新创业学生复学后转入相关专业学习等政策。持续推进中南天华荔枝空间-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建设。

  32.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水平。健全精准信息服务机制,为毕业生精准推送政策、岗位和指导;充分发挥校园招聘市场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搭建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实践平台,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推进“双证书”制度。强化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健全院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全员参与的“一对一”精准帮扶机制;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求职创业补贴政策,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普及就业创业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切实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及时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

  33.深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在现有校内外办学资源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范围,通过合作开设订单班、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等方式,建立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以技术服务、产品研发为切入点,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以课题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为切入点,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知识、能力、技术的融合,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员工、转岗再就业人员等提供学历继续教育、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提高企业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与企业经济效益。

  34.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着力推行教学管理系统和宿舍管理系统“双包保”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稳定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好新生入学安全教育,积极发掘安全防范宣传新模式,强化部门联动机制,继续保持“六个没有一个零”纪录,即:没有发生一起件,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没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没有发生一起火灾事故,没有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一起溺水事故,一直保持“零发案率”纪录。

  35.完善后勤服务保障。创新管理模式,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后勤服务监管,倾听师生意见,不断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开展节能宣传,提高师生节约意识,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推进、完善教职工用餐补贴政策;完善维修报修制度,精简维修申报流程,提高维修响应速度,提升师生满意度;加强后勤管理人员思想政治、业务能力、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服务水平。

  36.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严把食品原料进货关、食堂环境卫生关、餐饮用具消毒关、食品保管贮存关、食堂员工体检关,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预案,确保食品卫生安全,认真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食堂伙食质量。

  37.推进大学城校区基本建设。加强教学设施、公共设施维修改造,改善教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大力实施东5、东6、东7学生宿舍楼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景观设计方案。进一步加快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实施智慧校园网络改造工程项目,实现不同应用的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继续完善图书馆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结合专业建设需要,购置图书资料,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38.适时开展新桥校区建设。新桥校区一期规划以“现代活泼、集约高效、绿色生态”为设计原则,合理组织交通,形成校园特色;规划布局分为教学实验区、体育运动区、生活综合服务区、交流培训中心和形象展示中轴。我院新桥校区建设着眼长远,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致力于打造“有围墙的大学”和“无围墙的大学”,以合肥信息学院为体,以“云物大智”和电竞影视为两翼,朝着创办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建设百年名校的方向努力,努力缔造“云物大智谷”和“电竞影视城”,简称“智谷”“影城”。拟在建校50周年(2049年)时,建成国内一流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校100周年(2109年)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参照斯坦福大学。

  39.确保校史编纂质量。校史编纂是我院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回顾办学历史、凝练办学理念、展示育人成就、弘扬优良传统、推进文化建设、加强内涵建设、谋划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规模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院校史编纂工作,劳请武从云书记牵头,携有关同志,牢牢把握“简单写实、客观写史、寓论于史”的总体原则,通过校园网、工作总结、档案资料、访谈等认真归纳、筛选、梳理资料,详实考证沿革,深入提炼内涵,精细打磨文字,以求真、务实、严谨的治学精神做好校史编纂工作。

  40.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做好档案工作是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重要体现。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完善档案室各项基础设施;健全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和管理网络,严格落实档案管理安全责任制;加强档案队伍建设,强化档案培训,提高队伍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强化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进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提高档案工作水平,主动、有力、有效服务发展大局。

  各位代表,同志们,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南天华教育和世杰教育的大力支持下,在院董事会和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站在新起点,把握新时代,认清新形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砥砺前行,为实现升本而努力奋斗!为创建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实现建成百年名校的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为助力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继续奋斗!为助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最后,我捧着一颗真诚感恩的心,再次谢谢所有的老领导老专家、中青年领导中青年专家、中青干、青年骨干教师和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