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贝博技能型社会背景下1+X书证融通的实践路径

  师资体系     |      2024-02-16 19:07

  BB贝博面对产业的高速发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最为集中的问题是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课程和实践明显滞后于行业企业的需求。因此,职业院校通过1+X书证融通,主动适应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跨界融合”的新需求,已成了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提出要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职业院校“课堂革命”的实质是改变传统的教法和学法,将以“教师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理想课堂,让教师从“满堂灌”到“重引导”,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职业院校“课堂革命”就是要革除当下知识本位、教师主体、教室局限的弊端,凸显能力本位,体现学生主体,实现校企双元育人。在教育价值上,追求课堂从知识场拓展到职业场、生活场、生命场;学生团队从学习共同体延伸到生活共同体、职场共同体;成长空间从教室空间拓展到更广阔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和创新创业空间;学习场域从有限场突破到无限场、虚拟场;培养目标从知识能力提升到人格素养、理想信念。

  目前,部分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还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二是现有的信息化资源与行业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落差;三是学校缺乏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顶层设计,资源开发呈现随意化和无序化;四是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激励机制;五是没有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和运维团队;六是部分信息化教学资源存在“建而无用,建完不用”的窘境。

  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建设存在几大痛点,一是现在的“双师型”教师尚无法驾驭学校和企业“两个讲台”;二是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不完善;三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制度不完善;四是“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和激励制度不完善;五是在评估政策引导下“双师型”教师培养名不符实;六是“双师型”教师培养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对职业教育本质认识不深。

  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对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存在以下困境,一是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二是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三是对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认识模糊;四是成果转换为学分的标准不统一;五是社会对学分银行的需求度不高。

  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要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融入,修订与人才培养方案一致的一系列教学标准,适用于1+X书证融通要求。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大会上,总理做出重要批示,要求职业教育要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等四链有效衔接。培训评价组织作为1+X证书及标准建设主体,大部分都来自行业协会或头部企业,可以通过制定1+X证书的相关标准,将行业企业对创新性人才的要求传导给1+X的实施主体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根据职业技能等级相关内容和要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

  目前,部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书证融通未落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人才培养精准定位;二是人才培养特色显著;三是开展对应行企调研;四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重点从以下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一是明确培养目标;二是规范课程设置;三是合理安排学时;四是强化实践环节;五是严格毕业要求;六是推动书证融通。

  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需要教学模式改革的共生共进。目前国外有不少教学模式可供国内职业院校参考借鉴,如,SIOP教学模式、BOPPPS教学模式和PIPA教学模式等。这些优秀的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通过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标准化、流程化,让课堂教学有标准可循,有流程可依,让课堂教学可复制、可推广、可评价。推行标准化、流程化的教学模式是实现1+X书证融通的重要一环。

  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国内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践,我们探索并实践了PTCA(Project—Training—Competition—Assignment)教学模式(图1)。其中,P(Project)代表项目驱动、T(Training)代表岗前培训、C(Competition)代表技能比武、A(Assignment)代表任务巩固,PTCA教学模式不仅是4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利用,更是一种培训教学组织方式。在教法上,以学生主体—及时引导—综合技能训练为主线,运用大数据分析结果以学定教,混合线上线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升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能力。通过PTCA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四个合一”,即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和员工合一,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合一,实训场所和工作场所合一,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水平、流程化,助力1+X书证融通。

  为了更好地实现书证融通,院校可以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和培训全过程,提升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建设智慧课堂和仿真实训基地,开发融媒体教材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与学新格局。目前,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途径有3种,一是院校自筹经费建设课程资源,优点是院校拥有课程资源的完全知识产权,不足是投入大、耗时久,资源的质量受本校师资水平影响较大;二是院校依托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建设课程资源,优点是由省级或国家级的专项经费支持,课程需要接受省市或国家的验收,资源的质量一般较高,但并不是所有院校都能获得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项目立项;三是通过政行企校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教学资源,优点是可以充分调动和整合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市场调研、课程开发、资源建设,促成深度的产教融合。

  建设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二是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团队,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锤炼师资队伍;三是积极申报各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因此,信息化教学资源建成后的教学应用和评价管理,对于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持续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师是“三教改革”的关键,是1+X证书制度落地的具体执行者,因此,要确保实现书证融通,打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能驾驭“两个讲台”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2019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等联合印发了《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指出要对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培养一大批适应“双岗”需要的教师,使教师能驾驭学校、企业“两个讲台”。

  如何打造驾驭“两个讲台”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引进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力度;二是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组建符合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三是加强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四是健全1+X师资培训体系BB贝博,帮助职业院校1+X培训师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掌握一些的企业培训方法;五是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将企业生产项目实践经历、业绩成果等纳入评价标准,激励教师积极投身产学研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长期以来,我国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分离,导致两者缺少对应关系,两类证书所代表的不同的学习成果之间缺乏一个统一评价的参照系,无法融通。学分银行为不同学习成果认定、积累、转换提供了平台保障,其中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为不同学习成果建立贯通的“立交桥”,减少因不同学习方式带来重复学习(如,院校教育与职业培训),提升人力资本建设效率。学分银行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成熟,是推动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的主要平台。1+X证书制度落地实施有力地推动学分银行的建设工作。当前,可以结合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实际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专业教学实际,由培训组织牵头分析研制能力单元,选择相关知识与能力要求、评价标准、学分与等级等核心要素,作为1与X学习成果转换的“度量衡”。基于能力单元,通过学历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科目的比对,形成转换互认的具体规则,实现学分积累和成果转化,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质量保障体系是1+X证书制度成败的关键之一。为了确保1+X证书制度落地,确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院校可以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抓手,建立院校内部“五横五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表1),形成“分析现状→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制定标准→设计路径→组织实施→平台监测→数据预警→改进提升→完成目标”的螺旋式持续改进的过程。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实现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诊改,使学校教学质量呈现递进式上升趋势。构建五横五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仅可以为1+X书证融通顺利落地保驾护航BB贝博BB贝博,同时也为学校提质培优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