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贝博试论中职学校“多层次师资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

  师资体系     |      2023-12-12 00:34

  BB贝博摘要:本论文讨论了中职教育扩招后师资队伍两级分化问题和原因,提出了构建“多层次师资培训体系”,促进职校师资队伍建设,适应并满足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的可行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改革中任何一种模式,都离不开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他们在职教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近几年的调研表明,中职学校在经过几年的连续扩招,表现得大起大落后,师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大幅萎缩但而又急需增加新型教师这一两极分化的问题。原有教师人数众多但结构失衡、专业特色不突出,而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新兴型”骨干教师很少,特别缺乏高技能“双师型”骨干教师。许多面向企业开设的新专业都无人能来 “抬轿唱戏”。

  为什么当前的职校师资队伍不能适应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呢?笔者分析了其中缘由,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由于师源单一、区域差异、分布失调,加上教师地位和待遇不高,外聘无名无分无人买单,从企业引进外援的思路总是无法突破困局。而用人体系、评价体系、培训体系、校企合作远未完善,教师后续教育培训提高困难。

  一些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存在错位和偏差,只认识到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的共同之处,而对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特殊规定性认识不够,习惯于过去的成人教育或普通教育的思维定式,惰性思维导致敬业精神不足,改革创新意识不够,甚至自身就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不正规低层次教育,因而从自身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导致教师职业技能低下,教育方法与教学方法不对头。

  目前职校教师的行业背景和工程实践经验呈两极分化,不少教师要么是“会做不会说” 闷葫芦、要么就是在“在黑板上修机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制度把教师束缚在“知识传递者”的位置上,“教书匠”将教师脑力劳动性质变为简单的“熟练工种”,这种定位极大限制了教师的发展。多年机械传授,生源良莠不齐,教师对自身职业严重缺乏幸福感和满足感,工作怠倦是无奈也是事实。

  由此看来,数量少、人才缺、结构偏、提升难、资质待遇低、教学理念乱、工作常怠倦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八个方面。它们多方面地影响着教师队伍,最终导致整体素质不高。而如果中职学校没有一支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师资队伍,那么任何一种教改都不会有明显的效果,也必将阻碍了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

  所以,笔者认为,要保障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重点解决数量、质量、结构和制度四方面的问题,而其中结构和制度又是重中之重。具体思路为构建以内培为重点的多层次师资培训体系,措施分解如下:

  名师捧名校这句话是有深刻道理的。对于教师的培训,职校应高位对待、加大投入、及时根据教师的培训层次BB贝博,制定出教师队伍梯队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长期培养计划,努力走出去BB贝博、请进来,通过教师分期参加国家、省市、校本研修培训,提高其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大力加强其技能实作能力,不断提升其社交管理能力。达到立德树人、提升存量、优选增量、加强实践、改善结构、提升层次的培养目标,保证学校教学改革后劲十足。

  对于由教育部门组织的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培训进修,学校要在政策上大力引导、在经费上全力支持,更快更多地把各学科的拔尖人才派到高校或到企业去深造,一来广交兄弟院校朋友,吸取办学经验,二来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拓宽学校办学渠道,三是积累通过了部级证书认证的名师,充实学校师资力量、彰显学校办学实力,为学校真正锻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善教学、敢改革的教师精英队伍来。

  职校要重点开展校本培训,要充分发挥它“小实体、大网络、低成本、易开展、多功能、广覆盖、显特色、优服务、可实践、不离岗”的特点,灵活多样地采用见习实践、项目研究、讲座辅导、网络化学习、仿真模拟训练等开放式培训模式,开展培训活动。有关部门要通过集思广益,开发一套高质量的、具有示范性的教师培训课程方案以及相关教材,努力提高本校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在职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的持续性发展。

  对于技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一些专业可依托市郊社区,在合法的前提下,开展多种形式的为民服务活动,通过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实战能力,扩大了知识面、收集了更实际的教学素材。但这种方案受工商、城管限制,手续较繁杂。理想的解决办法是把教师送到企业锻炼个一年半载,但实际操作很难。尽管政府倡导建立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双元制BB贝博,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没有法律和制度保证,又没有形成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不少企业只是一边抱怨“技能型人才短缺”,一边又不愿承担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因此在缺乏政府主导的情况下,现实中培养师资仍然是学校在孤军奋战。只有真正实现利益关联的校企联合办学,才能通过工学交替方式,使企业员工与职校教师实现双向技能培训成为可能。

  职业学校引进人才的突出难题是,无人可进或有人难进,有人不适或适者无岗。事业身份的限制和教师必须持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使得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技工无法由企业向事业流动.兼职教师没有专门的编制,也没有财政性的拨款,工资,福利,补贴,完全依赖学校的创收,无疑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建议留出机动编制,便于及时补充和引进。职校还应增进校间人才互流,正确看待教师兼职现象,在确保学校能有效管理前提下,鼓励专业教师到行业学会、技术部门兼职、参入社会培训,让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产力紧密结合;在自身培训设施不足或专业尚未开设的情况下,让教师通过校间交流,利用外校良好的实验环境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新技能,缩短教师的培养周期。

  眼界决定视界,细节决定成败。现代教育技术是抽象的,教师应重视参入课题研究与项目竞赛,在现实案例中积极验证它并从而掌握它。职校多开展外引内提交流活动,对外多引入专家讲师团,举办高水准学术讲座和论坛研讨,积极与“拉手校”开展以课会友,感受专家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获取行家里手的点拨指导,让教师在头脑风暴中反思,在反思中促成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的发展;在内应以为课例研究为载体,以集体备课为抓手,提倡组建项目攻关小组、互促双飞、共创精品;要侧重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鼓励教师参加说课比赛、课件比赛、公开课。职校应分批分期开设本校计算机课件制作培训班,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课件专家,能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学会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情景式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图文视频多媒体手法,化不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消耗为节余,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从而丰富教学手段、展开案例教学、沉积教学经验,达到浓缩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仅仅停流在技术层面,还要注重教育层面。职校教师的舞台,面对的不仅是课堂,还是整个社会,应采用活泼的主题辩论方式,每月进行一次学校教育难题的研讨。以案例为基础,以问题为驱动,各组选定题目,分正反方分小组讨论。研讨结束后,各组推荐发言人,面向全组教师,陈述讨论的结果和主要观点,进行公开辩论,提供展示与交流的机会。最后再以点评的形式“拢”思想,以聚焦主题、点亮价值、指向行动,并形成培训专题的系列化。活动结束前,下发小型的调查问卷,以开放式问题为主,调查教师们的感想、收获、建议和困惑,为检测培训效果和改进培训质量提供基本依据。教师拥有研究教育的最佳位置和实验机会,职校应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教育科研课题,带动教师在“问题情境”提高思维高度、把“学习—实践—反思—研究”变成一种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以便为本校教育教学管理实际问题提供十分重要、帮助巨大的研究。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诸如搭台子、扶梯子、压担子这些伙伴式的帮助与督导措施:教师要读点教育专著,提高理论修养;搞些教学实验,培养主动改革能力。上上特色课,共品教学反思或评课文章的多元思想;组织教学竞赛活动,提高临场运用能力,撰写些对学校改革有用的教育论文,让大家学会总结与反思。光说不练空把式。职校应给教师提供半月一次的特色课、巡回课,让所学有个充分实践的讲台。职校要全力支持,要象排练节目一样,初期给教研组分配任务,负责统筹,一人主讲,集体备课,弄出精品来,中期转向个人特色发挥,讲自己最精华的东西,上自己最精彩的课,后期积累,上升为校本培训,特色课以发展式自我评价为主,不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判定优劣、评先树优的依据。教师经过多次讲课,不断提炼完善,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与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往往能够达到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的地步,极大地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师生均收获了快乐教学。

  实践表明,通过多层次培育体系的建立,配套相关激励措施、落实相应提高方式,能促进教师积极实现技能发展,大力提高师资水平、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只要中职学校拥有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体现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双师型”骨干教师师资队伍,就能使学校在未来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达到以就业为导向,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要求。

  [3]《教育水平对人口职业分层影响的实证分析》张智敏唐昌海 中国人口科学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