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贝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护航群众幸福生活 代表委员热议民生关切

  师资体系     |      2024-01-14 09:10

  BB贝博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何无痕 赵张昀)一件件民生实事,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今年市两会,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热门话题。代表委员热议民生关切,围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进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等建言献策。

  如何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生活,不断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代表委员们围绕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出行、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厦门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到,加快发展残障人士托养和照护服务,鼓励建立专门的示范性、综合性困难重度残障人士照护服务机构等BB贝博,使残障人士能够共享社会文明成果。

  “在残障人士家庭群体中,‘家长老了,孩子怎么办’的焦虑亟待关注和解决。”市人大代表,市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杨红斌认为,应加快公办、综合性的困难重度残障人士照护服务机构的建设,制订标准化的《中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探讨建立社区化残障人士托养服务管理办法,让残障人士得到就近、就便的服务,减轻残障人士家庭的经济负担。

  此外,残障人士参加生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需要一定的场所和平台。因此杨红斌建议,应将残障人士活动、服务用房和住房纳入厦门的社会发展规划,合理有效使用城市空间,用以保障残障人士的社会生活需要。另外,还可以建设残障人士服务成果、产品展示平台,让社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残障人士的特点、需求和能力,并提供对接帮扶,完善关爱服务体系。

  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厦门市委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杨军则注意到,厦门市近年来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但对于视障人士而言,其最基本的日常出行的便利性、安全性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杨军建议,可借助智能科技手段,帮助视障人士“听见”公交车,提示周边行人提供帮助。

  譬如,利用现有公交车站的智能电子站牌,在公交车靠站时提供语音播报提示,同时,借助“厦门公交”“车来了”等App及NFC功能,当视障人士到达站点时,通过智能电子站牌识别其设置的出行信息,定向播放语音通知。

  另外,在现有智能人行红绿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智能摄像头的AI识别功能。当识别到视障人士时,利用立柱显示屏、警示灯、语音提示器等设备对过往车辆进行预警,提醒车辆减速礼让,提示周边行人提供帮助。

  杨军表示,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能让越来越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勇敢地走向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营造残健共融的良好社会风尚。

  市人大代表、厦门蓝天救援队队长陈素珍认为,在我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庞大的现状之下,厦门同样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陈素珍建议,鼓励社区成立“托老所”,并给予一定补贴或人力支持。据了解,2022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8亿人,而目前我国养老主要为“9073”模式,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陈素珍说:“可以预见在这样的养老模式下,对于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来说,父母年事已高,子女不放心他们独自生活;有些子女因照顾父母,无法兼顾工作,经济来源成为问题,由此可能带来社会问题。”因此,陈素珍表示,在子女工作时,老人可以在社区“托老所”活动及用餐,并由专业人员照顾。

  市政协委员、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会副主席叶玉真留意到,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病人数增加,康复逐渐成为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厦门只有12家医院有康复专科,占医院总数的19%。卫生机构普遍面临着设备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BB贝博,需要加强康复力量,满足从儿童到老人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康复需求。

  叶玉真表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未来康复工作可以不局限在医院,社区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都能设置康复功能区,调配采购康复辅助器具,给予患者协助。

  同时,全市社区可建立起租赁政策体系和标准规范BB贝博,并开发一个集全市研发、定制、运营于一体的智慧健康运营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工作,就近方便满足人民群众对康复辅助器具短期和应急需求,从而减轻群众的负担,提供切实服务。

  幼有善育事关千家万户。调查显示,婴幼儿无人照料是阻碍生育的重要因素,发展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是助力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

  聚焦婴幼儿照护话题,市人大代表、厦门轨道建设发展集团副总工程师郭敏表示,截至2022年末,厦门市拥有托育服务机构300多家,提供托位1.57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2.96个,服务水平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仍然存在多元化发展不均衡的状况,特别在推动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普惠式托育服务方面发展较为迟缓。

  她建议,要加快研究适用于用人单位托育机构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在满足基本安全、健康要求下,适当放宽审批,允许有条件的单位先行先试、创新探索,允许职工兼职托育人员、职工互助照护等人力资源共享做法。

  “托育不是一个单独问题,和社会人口、劳动、经济发展都息息相关。”郭敏表示,因此更建议打通相关政策,明确单位福利费和工会费可以用于托育机构开支。自办托育的企事业单位,上解工会费给予100%返还,出台按托育人数和办学规模给予税费减免或抵扣、租金补助、生均补助、师资津贴或产业基金支持等可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同时,发挥工会“主心骨”作用,强化指导支持、简化审批手续,由多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审批指导,让单位自办托育中心办得起、留得住。